不惜一切打垮中国?真正“敌人”出现!不是美国,普京反成。
树大真的会招风,谁能想到,在中国车企以为在俄罗斯找到“第二春”时,一记最狠的“背刺”却来自这位“好兄弟”。
中国车企在俄罗斯那阵子,简直像找到了第二个家。2022年西方车企纷纷跑路,大众、丰田把工厂一锁就撤了,留下的市场空白跟个大蛋糕似的。
中国车企拎着蛋糕刀就上了,吉利当年在俄销量翻了一倍,长城把哈弗H6的生产线直接搬去图拉,奇瑞更猛,2023年卖了12万辆,占俄市场份额15%,连莫斯科街头的出租车都换成了秦。
那会儿车企老板们在酒桌上还说,这哪是做生意,简直是捡钱——运费比以前低了30%,俄罗斯还免了进口关税,一辆车的利润比国内高15%。
但谁能想到这“蜜月期”跟夏天的雷雨似的,来得快,变脸更快。
转折点出在2024年春天,普京签了个《汽车产业发展法案》,白纸黑字写着:2025年起,外资车企在俄销量超过5万辆的,必须把30%的零部件本地化,不然就得交额外的“市场调节费”。
这费可不是小数目,按奇瑞的销量算,一年得多掏4000万美元。更狠的是后面的附加条款:想把利润汇回中国?可以,先把20%的利润留在俄罗斯,要么投本地研发,要么跟俄企合资建电池厂。
这招够阴的,等于逼着车企把赚的钱再砸进去,想带着现金跑?门儿都没有。
可俄罗斯本土的零件厂哪有那产能,造个车门把手都得从土耳其转口,成本一下子涨了25%。
更绝的是俄罗斯玩的“技术换市场”。普京跟车企谈的时候,笑得跟弥勒佛似的,说“要帮你们建全产业链”,转头就要求中国车企把混动技术交给俄企UAZ。
那可是奇瑞的看家本事,花了8年研发的鲲鹏混动系统,俄国人拿着图纸就敢往自己的越野车上报,说是“联合研发”。
长城在图拉的工厂更憋屈,被迫把发动机生产线的技术参数共享给俄罗斯的卡玛斯,不然就拿不到新车型的上市许可。这哪是合作,分明是借着“好兄弟”的名头伸手要东西。
普京这步棋走得够精,表面上是保护本土产业,实际上是把中国车企当成了“提款机”和“技术库”。
俄罗斯本土车企拉达,2023年销量才8万辆,连奇瑞的零头都不到,有了这些政策,拉达能低价买中国的电池、电机,改改外壳就成了“国产新能源车”,政府还给补贴。
2024年拉达的新能源车销量涨了3倍,背后全是中国的技术在撑着。
但要说最难受的,还得是那些经销商,莫斯科的比亚迪4S店老板是个中国人,2023年刚花2000万美元装修,新政策一出,进货价涨了,销量掉了18%。
而普京这边倒是赚得盆满钵满。2024年俄汽车产业税收比上年多了12亿美元,全是中国车企交的“调节费”。
本地零部件厂的订单排到了2026年,乌拉尔机车厂都改产汽车轴承了,一下子多了8000个岗位。
他在国情咨文里还说“外资车企要尊重俄罗斯的规则”,台下议员拍桌子比谁都响——谁都知道,这规则是专门给中国车企定的,西方车企早跑了,就剩咱们还在这儿当“冤大头”。
诚信配资-诚信配资官网-正规股票配资门户网站-在线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